潮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

金鹰美术馆新展“星象魔法”启幕: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叙事新篇

2023年06月02日 潮流资讯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南京金鹰美术馆于2023年3月10日携新年首展“星象魔法”与每一位热爱艺术的观众重新连接。作为中国中生代代表策展人,孙冬冬邀请了陈飞、陈哲、郝量、何翔宇、胡晓媛、刘玗、刘月、仇晓飞、沈心怡、童文敏、王郁洋、王光乐、王梓全、徐累、徐渠等15位不同代际、不同创作媒介与观念的艺术家,旨在以创新性的主题,具有互动感的呈现,重新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别样故事。

“‘星象魔法’的灵感源于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朝闻道》所涉及的,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对于宇宙终极问题的追求与探索”,策展人孙冬冬概括展览主题的灵感来源时称,小说中描述的“三十五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仰望星空的时刻”在他看来是从自然现象追问世界本质的求知过程,也是一个从天文内在于人文的文明过程,但难以获得解答的终极疑问带来的启示则是“于我们而言,现实仍是一个魔法”。而当观众身处于南京金鹰美术馆52层高空中的物理空间位置,玻璃幕墙外的风景直观地提示着观众所处的时空维度,这样的维度也和作品形成了有趣的互文。本次展览如孙冬冬所言,在犹如“由思维与心灵营造的精神场域中,我们可以看到分殊的主题、观念、符号与形象,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星丛情境,复现与回溯人类从远古以来的生命共相。”

展览的叙事起始于序厅王郁洋的作品《柏拉图的立方体》,在永恒与运动的思辨中,打开一个多维度、多视角的复杂对话。

《柏拉图的立方体》

王郁洋,《柏拉图的立方体》,2020.灯管、电机、钢架结构、钢丝,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柏拉图的立方体》是一个由30根全管发白光的LED灯管组成的正多面体。这个正多面体在展览开始的那一个刻起就不再是“正多面体”了,它通过电脑控制的机械拉伸结构不断的在展厅中被变化着形态,观众无法看到具有一致性或重复性的形状。这个曾经是正多面体的物体将再也不是它自身了。它转变为一个十二面体的形态,柏拉图以不清晰的语调写:“神使用十二面体以整理整个天空的星座,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添加了第五个元素”——以太(希腊文:Αιθ?ρ),并认为天空是用此组成。这样,第五种立体即作为动物体的原型,被神用来界定宇宙的轮廓。

进入主展厅,徐渠为展览委托定制的大型装置《触碰》,通过一对机械臂上的现代行星影像,隐喻了上帝创造亚当的时刻,将人类对于宇宙的好奇引向一种知性深处,同时在他的绘画《尘埃》中,又在从太空对地球的回望中,将向外的目光反射回观察的主体。

《触碰》

徐渠,《触碰》,2022.机械臂,液晶屏,音箱,太阳系行星图片影像,电缆,尺寸可变,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触碰》试图表达大部分人都无法触及到更远的宇宙空间,只能通过图片、影像直至现在的网络直播去感受未知的宇宙。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希望可以把我们的触觉延伸到更远的未知里。另一个问题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已经失去了远足的勇气,那种用一生去远足的勇气。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替代了我们的一切。或许这些人工智能是新的“人类”,他们比真实的人更具备好奇心,他们彼此接触,无惧毁灭。

与之对应的,徐累的《世界的重屏》装置绘画,以重屏的观念形式,穿越不同文明的文化景观,从世界的角度,反思当下的全球关系。

《世界的重屏》

徐累,《世界的重屏》,2021-2022.绢本,300 x 220厘米,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将全球文明遗迹与符号进行时空交错、折叠,并以一种似古实新的图像来传达对传统与当下的感悟、展望,是徐累艺术创作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世界的重屏》借五代名作《重屏会棋图》为灵感,将大幅工笔画结合现场装置以及古代文物组成一体,探讨了“重屏”传统的真幻观,同时也以类似辞典的剖解方式,不仅虚拟了“世界书房”这一概念,拓展了“屏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更以鉴赏家的眼光与独特视角,从《是一是二图》提取了“屏”“榻”“花座”三位一体的空间轴线,进行了真实情境的仿制,巧妙地将“花座”调換成“浑天仪”模型,由此遥指屏画内容的“全球化”编码:中国古代文人书房的琴棋书画、欧洲文艺复兴书房的科学实验、阿拉伯文化的经院器具、日本和朝鲜的书屋陈设,间或现代艺术的“立体派”……这些文明遗迹各自为阵,在画家笔下组成了迷宫般的框架和曲折离奇的场景。它们彼此映照,而又相互穿越,时空的平行与交错,景象的叠印与呼应,无不呈现出人类在追求知识的进程中东方与西方从未间断的交流、影响、与并存的文化投影,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人传统及世界文化流变的观照。”

这种基于空间意象的思考,同样呈现在童文敏、刘玗的影像作品中。童文敏的行为影像作品《温度》所唤起人类身体内在的洪荒气息,在刘玗的《假使叙述是一场洪水》被诠释为人类文明共享的神话叙事模型。

《温度》

童文敏,《温度》,2022.行为,中国湖北齐岳山,单频4K影像(彩色,有声),14’51”,美凯龙艺术中心委任创作,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从南到北》是艺术家童文敏自2022年开启的长期项目。从南方到北方,热带到温带,太阳到月亮,白昼到夜晚,水体到山体,四季的水果和各地的植被。城市滑过自然,它们仿佛抽象地笼罩着我们,又具体地塑造着每一个事物,甚至空气的质感,南国的橘子,以及你的心情。这些地球上的元素,促使着艺术家去实践,用肉身的感知、行为慢慢浸入其中。在《温度》中,夜晚的雪地之上,一群赤裸上身的人慢慢走近火堆,根据各自对温度的感受自转。

《假设叙述是一场洪水》

刘玗,《假使叙述是一场洪水》,2020.双频道播放,彩色,双声道,影像装置,土偶雕塑,12’38”

 

此作品计划将在“神话”、“意识”与“当代影像”三者之间捕捉某种相同的叙述特征,一种断裂式的、重复的、去寓意的叙事结构,並将之整合成一场梦境般的“意识状”剧本,使用当代影像的质地来诠释古老神话中的叙事结构,重新构筑身处于当代的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法。

亦如策展人孙冬冬所言,“再精微的个体,也在讲述宇宙的故事”,何翔宇的雕塑《Mia》,将展览的叙事引向时间性的时代际遇与生命意义的讨论。

《MIA》

何翔宇,《Mia》,2021-2022.不锈钢,160(H) x 55 x 35厘米,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继《小男孩》(2019-2020)之后,何翔宇继续创作着一系列以身边好友为原型的亚裔群像系列。《Mia》呈现了一个踌躇的小女孩形象,其原型是艺术家工作伙伴的中德混血女儿。她眼帘低垂,双手的姿态像是要紧握什么,又像是在求问什么。

胡晓媛的装置《石疑|再见,永恒 四》与仇晓飞的绘画《穹顶》,通过对人类文明符号的挪用与组装,在时间的流动中,捕捉时代给予的个体感受。

《石疑|再见,永恒四》

胡晓媛,《石疑|再见,永恒四》,2021.墨、绡、线、黑陶钵、铜体、铜棍、白铁皮供盘、玻璃钵、维纳斯花篮、牙化石、石箭头、石器矛头、废太空铝、废钢筋、混凝土、废钢板,110 x 280 x 325厘米,图片由北京公社提供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