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字六大古人起名字的讲究
2025年10月21日 潮流资讯
中国古代起名字,概括起来说:有五大原则,六大禁忌。
来源于《左传》当中,鲁桓公与申繻之间的一段对话。
说是鲁桓公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未来的鲁庄公。太子出生,是鲁国的大事,桓公一家忙得不亦乐乎。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自然是给孩子起名字。全家人商量了半天,还是拿不定主意,就去请教鲁国的大学问家申繻。
申繻首先讲到起名字的五大原则。申繻说: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那么,什么是信,什么是义,什么是象,什么是假,什么是类呢?
申繻做了解释:
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所谓“以名生为信”,是说孩子出生的时候,看看有什么特殊的现象可以作为标志。比如,古人在孩子出生时,会观察孩子的掌纹有什么不一样。据说鲁季友出生时,掌纹像一个“友”字,所以起名叫“友”。当年孔子生了一个儿子,鲁昭公作为贺礼,送给孔子一条鲤鱼,孔子为了纪念这一不同寻常的赠与,给儿子起名字叫孔鲤,字子鱼。《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出生的时候居然衔玉而出,既然是娘胎里带来的玉,所以起名叫宝玉。
这种起名方法,后来也比较常用,比如出生的时候体重九斤,就有人给孩子起名叫九斤。而现代社会,如果撞上什么日子,也会起一个纪念性的名字,比如立春出生,起名立春;国庆节出生,起名国庆,等等。
所谓“以德命为义”,是说孩子出生时,能看出将来有什么出息,这个就比较难了,所以不如理解为家长对孩子有什么期望。比如周文王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光大部族,所以起名为“昌”。后来果然使周族昌盛,经文王、武王两代经营,最后取代了商的统治地位。
对孩子寄予期望的起名方式,或许是今天最普遍被采用的。比如:振宇、浩博、成龙等等。
所谓“以类命为象”,一般习惯以孔丘为例。《史记》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头顶就像个“丘”的样子,所以就起了“丘”的名字。
所谓“取于物为假”,意思是用某一种东西,寄托对孩子的期望。比如春秋时期,许多人叫杵臼,取杵臼坚实不坏之意。过去起小名,常用这种方式,比如铁柱、金锁等等。
所谓“取于父为类”,意思是看看与父亲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就可以用来取名字。比如提出问题的鲁桓公,和他的儿子是同一天的生日,所以,他最后决定按照申繻这个最后的取名原则,给儿子取名为同,表示父子两个人生日相同。
其实,古人虽然把起名字的方法概括为五类,但无外乎两种思路:一是体现某种纪念,二是寄托某种期望。
随后,申繻又讲了起名的六种禁忌: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国名不能当名字,官名不能当名字,山川之名不能当名字,身体的毛病不能当名字,牲畜不能当名字,器物不能当名字。
他的理由是:
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而且他举了几个例子:
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从举的例子可以看出,这几种起名方式,会导致大家平时用的词汇,因为犯了这些王公贵族的名讳,而不得不改变原来习惯的称谓,给更多的人造成许多不便。
其实他的这几种禁忌,古时就没有严格遵守。比如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孟是排行,皮是“跛”的古字,孟皮翻译过来,就是大瘸子。再比如舜的父亲叫瞽叟,翻译过来,就是瞎老头子的意思。还有墨翟、孙膑等,都是以遭到的刑罚而起的名字,犯了申繻的禁忌。可见,这些禁忌未必是金科玉律。
现在就更不需要在意了,因为名讳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不过,隐疾的禁忌,即使申繻不说,我们每一个也不会触犯。动物的名字,倒可以用。比如大牛、虎子这样的名字,这在过去几十年前,经常可以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