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毛孔排出小窍门中阳不足痰湿找上门张仲景
2025年10月28日 潮流资讯
为什么说中阳不足的人,容易被痰湿找上门呢?
中阳,就是指中焦脾胃上的阳气。
我们的脾胃是运化的中枢,脾也被称作是“生痰之源”。
因为脾一虚,它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会下降,产生的痰湿就会堆积在体内排不出去。
而且另一方面啊,中阳不足,水湿就会停留在中焦,阻碍运化。
痰湿重浊黏腻,就像一团黏糊糊的污泥糊在脾胃上,导致脾胃越来越堵、越来越虚。
中间被一大团痰湿堵着,清阳就升不上去,所以心肺、头脑、七窍就容易被痰湿蒙蔽。
就会经常感觉胸闷心悸、头昏头重,精神不集中,思维迟钝,头晕目眩等。
五感敏锐度会下降,比如眼睛浑浊、耳朵听声音也朦朦胧胧的,舌头上白腻腻的舌苔,吃东西也老是尝不出味道。还总觉得嗓子里有痰,吐也吐不干净。
虽然大部分痰湿都停留在了中焦,但痰湿就像水一样会到处流动,尤其喜欢往下走,所以还容易出现小腹胀、会阴潮湿出汗、尿多尿频,腿脚浮肿等毛病。
那像这种中焦脾胃阳气不足,导致痰湿阻塞的情况,就很适合用医圣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是补中阳,健脾胃,除水湿的经典方。虽然仅仅四味药,但是组方非常巧妙。
茯苓利水湿的效果比较强,能把大量痰湿的转化成小便排出去。
桂枝通阳,有发散的效果,能把弥漫在身上各处的湿气从皮肤、汗毛孔里发散出去。
然后是白术+甘草;健脾胃、补中气。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促进消化吸收。还能借助桂枝的阳气,加速湿气运化,从根源上杜绝水湿的产生。
因为每个人体质和情况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会有差别,可以根据症状进行调整。
比如有些人脾虚时间长,肾阳也不足了,容易腰酸腰冷,夜尿多等,可以在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入温肾补阳的巴戟天、固精缩尿的金樱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