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房装修回忆16张图告诉你乡村人住房
2025年10月24日 潮流资讯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乡村,是多少人记忆中永远抹不掉的地方,风吹麦浪,空气中都是泥土的芳香,乡间住宅,就是我们一生回归的方向。
房子是家的载体,老屋门前那棵老树盘根错节,老枝奋力守护着曾经的家,时光像一台摄像机,无声地记录着农村住房环境的成长过程。
第一代住房, 6,70年代 土坯房和木屋,“饥寒型”。
那个年代大部分人居住的是草房、土房,墙体用的是土坯,黏土和泥,加入麦秸增强墙体粘连性和韧性;土坯房易开裂,老鼠多,风吹雨淋、年久失修就会倒塌,需要每年翻新。
木结构房子是这个时期南方农村更常见的房子,门窗的主要结构也是木头,好一点的地面也会铺木板,或平整石块,差一点的则是整齐压实的泥土地面。木屋成本经济,但易受白蚁侵蚀、防火防潮性能差,大量伐木建房更破坏自然环境。
如今,乡村还残留着不少土坯房和木屋的“遗迹”,成为了很多人心中对农村的历史记忆。
第二代住房, 8,90年代 砖瓦房,“温饱型”。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土/木屋变成了砖瓦房,到了90年代末,二层的砖混楼房开始出现,在当时,村里能盖起楼房的人也是少数,方圆几里都会被人称赞。
开天始的砖瓦房用的以石灰,沙子为多, 一幢二层楼盖下来,也用不了两包水泥。后来,村子里出现了三层楼的。那是村子里的最富人家了。
第三代住房,90年代21世纪初 混凝土立柱结构“小康型”
框架结构从90年代兴起,是以钢筋混凝土浇筑成承重梁柱,再用砖或混凝土材料进行隔墙维护的现代建筑方式,安全性上弥补了砖混结构缺点,但存在材料消耗大、造价成本高、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等问题。
第四代住房,21世纪初至今 全现浇全框架结构,“富裕型”。
这是农村里标准较高的楼房,也有人称之为农村里的“小别墅”。与第三代楼房相比,无论建造,装修还是设施都上了一个台阶。
住房建造以全现浇,全框架,抗震级别高。不但面积大、设备全,而且装修很讲究,外墙十分漂亮,同时也讲究环境,注重绿化。室内的陈设也与城里无异。
第五代住房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住房了。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搬到新城镇后成了居民。新城镇按新规划建设,道路四通八达,配套设施齐全,建有医院、学校、超市等;电、气、水等都跟城里一样配套建设,统一管理,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70年代土坯房,80年代砖瓦房,90年代混凝土,进入新世纪,农民开始住别墅。”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的住房梦想从“有其屋”变成了“优其屋”,“享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