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如何煮粽子

起名苏源东坡英才郑继辉新型家庭农场主科技

2025年10月21日 潮流资讯

郑继辉,

眉山市东坡区三苏镇新西村人;

一个放弃丰厚年薪回乡种地的大学生;

一个短短几年就业绩显赫的全省农资产品零售商;

一个不忘初心想要带领父老乡亲致富的“领头羊”。

日前, 记者来到东坡区三苏镇三苏源农场时,看见农场的柑橘园里有很多“洋”设施,智控一体化水肥系统就是其中之一。“有了这个系统,我就可以用手机APP远程操控,给果园灌溉施肥。”郑继辉介绍说。

放弃高薪 回乡创业当上“农资商”

2004年,郑继辉高中毕业,当出身农村的同学都渴望通过大学“脱掉农皮”时,唯独他“一根筋”的选择了农业院校读了农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的郑继辉应聘到了一家农资公司,当别的业务员还在按部就班的熟悉工作时,他已开启了自己的“折腾”模式:用学到的知识给零售商培训植保技术、帮助客户解决库存管理问题、实地去指导农民……

“折腾”换来了农民、零售商、渠道商、领导的赞许,“较劲”的郑继辉成了公司标杆,什么事都快人一步:试用期三个月变一个月;一年多就竞聘为大区经理;连薪酬也从月薪千元变为年薪几十万元。

就在事业一路高歌时,郑继辉心里已开始盘算着回乡创业。郑继辉要放弃高薪回家创业的想法不能被人所理解,各种“流言蜚语”和“劝解”不停的在耳边响起。可在郑继辉眼里“学农的不回农村干一番事业,学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呢?”

就这样,郑继辉回乡开起了农资店,因为年纪轻,很多人对刚回家乡开店的郑继辉都持有怀疑的态度。可时间不久,“场口上的继辉技术好,服务好”就传遍了周围。

放弃稳定 带头致富当上“农场主”

在别人眼里,郑继辉的生意火了,该赚的钱赚了,想回农村创业的想法也满足了,能够老老实实的守着农资铺子过日子了吧?但他并没有停下“折腾”的脚步。

在做农资生意时,郑继辉经常向村民推荐品改或栽种一些前景好的水果新品种,可很多村民都是听听就算了,一笑而过。后来郑继辉明白,村民都是实在人,他们不是不想种,而是不敢冒这个风险,没人带头,没有见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是不敢干的。

可是谁来带这个头?郑继辉这次准备自己来。“要说为群众做点其它的可能不擅长,但搞农业是我的专长,能够给大家领个头,就算失败了我也乐意。”

2015年主动郑继辉盘下了一块地,并把这块地打造为一个优质家庭农场。“我把农场取名‘三苏源’,暗含‘三苏人饮水思源’的意义。”郑继辉说,他想给群众做个示范,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崭新的致富路。

此外,郑继辉还成立了臻果源水果销售有限公司,专注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水果销售模式,引领三苏O2O水果销售。2015年11月开始运营至今已完成了260万斤的杂柑销售,为农户增收0.5—1元每斤。

技术帮扶 自我“造血”利长远

“胡光普家里有四口人,致贫原因:缺技术、缺劳动力。脱贫思路:种植春见……”郑继辉厚厚的资料本上详细记录着帮扶的贫困户家里的情况及脱贫举措。

“想通过发展项目来脱贫致富,可缺资金缺技术却是面临的最大困难。”三苏镇相关负责人说,针对部分贫困户、返乡农民工有强烈致富愿望,却苦于缺技术缺资金无法致富的现实,他们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负责技术帮扶的模式。当时他们把这个想法给郑继辉说了一下,希望他能以自身专业基础来提供服务。

郑继辉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还主动提出成立专门的团队来提供技术帮扶。为摸清楚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郑继辉带领团队走家入户,详细了解记录每户情况,并和当地村干部一起商量,提出具体可行的脱贫措施。

自担任这个项目负责人来,郑继辉常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扑在工作上,朋友说他疯、同事嫌他傻,他知道精准扶贫工作大于天。截至目前,郑继辉为三苏镇3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个性化的种植技术上门服务,帮助他们摘掉了贫困帽子。

“只要能把根深扎在这片养育我的土地上,只要能继续干自己热爱的农技事业,只要能为大家过得好一点尽一份力,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郑继辉说。

来源:冯娟

编辑:李海燕 | 审核:刘竹

弘扬千年东坡文化

展现东坡故里风采

凝聚东坡不朽精神

投稿邮箱:mswdp1@163.com

微信ID:dpqwwxb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社

儿童绘本

农业科技创新杂志社

中外企业家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