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团学通知栏目起名人民日报点赞的大学生社团

2025年10月21日 潮流资讯

10月2日的地铁一号线,一场关于阿卡贝拉的快闪正悄然酝酿。

安静的车厢中,"我爱你,中国——"的悠扬旋律响起,一位衣着牛仔服的黄发女生走到车厢中央放声歌唱。紧接着,在车厢的另一边,几位男生女生也转过身来,一道合唱起来:"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

乘客们在《我爱你,中国》旋律的带动下兴奋起来,很多年轻乘客纷纷掏出手机录像,一位大爷更是满脸幸福的为歌曲和声着,"我爱你中国!"。

之后,这次"快闪"活动被拍成视频并发布到网上。10月6日,《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转发并点赞了这段视频,截至10月21日,视频已收获十五万点赞量,三万次转发,和一万次评论。

这次地铁上的"快闪"活动,让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AZA微唱团"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这个现如今发表了十张专辑的团队,不论是名字,还是创意的音乐视频,都在古怪中透露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团队一天天的壮大背后,也有不曾被大家了解的"小确丧"与"大幸福"。

从起点到起点

现任队长兰陶倚讲述社团名字的由来

"从A到Z再到A,从起点又回到起点,"前任团长兰陶倚笑着解释团队的名字,随后又补充着,"当然这是我们为了官方解释造出来的。"

成员们的"官方"解释非常高妙,但这个名字的最初由来其实再随性不过。

李辛欣讲述社团成立契机

"AZA微唱团"的几位创始成员都毕业于北京四中,高中时关系就很好的成员们,常随"金帆合唱团"到国外进行展演交流赛。他们的带队老师遇到惊讶或者开心的事,总忍不住说一声"啊咋~",这一有趣的感叹词给几位创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在为微唱团取名时,"啊咋~"(AZA~)这一略古怪的感叹词便脱口而出。

名字的"古怪"也奠定了团队整体的创作与演唱风格,"如果一首歌旋律走向很正常,我们一般就不唱了",团员王凯打趣着。

采访前期成员介绍基本情况

"AZA微唱团"唱过的歌,有日漫和植物大战僵尸的背景曲,也有小黄人的香蕉之歌。只要是"奇怪、魔性、不正常的"便都是他们想一试的菜,兰陶倚给这一独特的喜好定义为"叛逆"。

也因为这一独特的风格,大部分来参加招新的同学都无从适应,在几次校园招新效果欠佳后,微唱团便不再公开招新。"我们就公开招过一次,从那之后便汲取了经验教训,也'吸取'了王凯",兰陶倚边笑边说,偏头看着眼睛同样笑成一条线的王凯。

王凯介绍招新情况

微唱团的首张专辑《AZApella·12》集锦了他们成立一周年以来所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作品,专辑的设计、录制、后期都由各位成员通力合作打造。

专辑介绍中,他们道出了选择阿卡贝拉的原因"回归本真的阿卡贝拉音乐模式,用最原始的声线源流层层融合,带来最潮流的听觉盛宴。"之后,他们举行了义卖明信片赠送专辑活动,所得的善款全部捐给了山区的贫困儿童。

虽然要兼顾日益繁重的课业,但只要联系到新的活动,微唱团的成员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排练、录制的活动中。

"AZA微唱团"的排练是一个无比轻松的过程。没有对迟到者的批评,没有相互间严厉的批评,只有从未缺席的欢声笑语。

但在对待自己的音乐时,他们却无时无刻保持着严肃的态度。纠正每一个唱错的音,协调每一句合唱,秉持着"艺术家"的态度

大变身

在一年的"社彩秋韵"活动中,扩音设备出了问题,整个舞台失去声音,微唱团作为第一个节目出场受到了很大影响。这次失利是微唱团转型的过渡点,也是它脱离校社团的一大原因。但微唱团走向专业化的"转型"路,是在成员间的多次争吵中决定的。

马宇涵描述团队转型期的故事

当时的一位女主唱,被排练了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自己却想从事传统的传媒工作,前途与现状相违背,所以不得已退出了团。马宇涵也表示,当杨悦说微唱团考虑要转型时,两个人吵了几十次架。

一个娱乐成分更多的社团向一个专业的艺人团体方向发展,每个成员付出的努力便需要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变得复杂。马宇涵直言不讳,"我在校外也有很多活动与实习,它们都比我现在做的音乐方面的事情要重要很多,虽然如此,但在我和杨悦吵了这么多架后,最后也还是妥协了。" 转型之后的工作室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工,设立多项版块,让每个人的专长发挥到极致。比如创意视频版块,由马宇涵全权负责,她本身的专业是文艺编导,对于拍视频、策划与创业比较擅长,因而团长杨悦也并不会强求她,立马学习编曲等专业性工作。马宇涵虽然在转型之处意见极大,但真正投入之后,却发现这次转型也为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前任团长杨悦讲述团队分工

在完成自己的新媒体作业时,她受到了微唱团的启发,以"录音师的工作"为主题,做出了一个点击量61万的小视频。这件事,也让她更强烈的感受到了在团队中的存在感,为自己的付出与团队的价值感到高兴。

"所以说,吵架是因为我们都不甘于现状,不甘于平庸,说好听点,我们不是什么普通人,说难听点我们都不是什么正常人。以后我们也肯定还会吵架,不然这就变成了AZA独裁团了,"马宇涵幽默的评价道。

"阿卡贝拉"与"阿贝卡拉"

《我爱你中国》的快闪活动,让"AZA微唱团"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有了调整。这首编曲并不迥异、符合大众口味与审美的歌,收获了种种"感动哭了""和声好棒"的评论。这也令杨悦团长不得不承认,《我爱你中国》这类比较贴合大众审美的歌,确实是比和弦诡异、奇怪的歌更有市场。如果没有这次活动,团长也许永远都不会去尝试比较"正常"的风格,也不会想做"其他团员特别不想唱的歌"。

"AZA微唱团"正在寻找着,一个贴合大众审美与保持自我独特的平衡点。不同于其他合唱团,"AZA微唱团"并不想顺从大流,翻唱很多受大众欢迎的"口水歌",比如《小幸运》和《那些年》。马宇涵打趣着说,"那我们可以来一个'大幸运',或者'小确丧',或者,把《我爱你中国》和'小确丧'结合在一起。"

团队开启互黑模式

微唱团的第一张专辑《AZAppella·12》发布后,被乐评人山河转载,《爸爸去哪儿》主题曲的制作人叶圣涛也因此听到了他们的歌曲。接着,叶圣涛主动联系团长杨悦,并对他们的音乐给予了高度肯定,杨悦便提出将《爸爸去哪儿》改编成阿卡贝拉版的想法,得到了叶圣涛的支持。

之后微唱团便开始与叶圣涛合作,进行着一些儿童歌曲的排编。杨悦也坦然,因为面向的群体是儿童和家长,创造的歌曲就不能太阴森恐怖,不能加入很多吓人的日本和弦把孩子吓哭,也确实要适应市场。"我们需要市场,我们需要钱,没有钱我活不了"杨悦开玩笑却不失坦荡地说着。儿歌的创作是"AZA微唱团"重要的资金来源,他们已与叶圣涛签约,得到的资源在微唱团内部共享。

而"AZA微唱团"也在努力向大众普及"阿卡贝拉"。《我爱你中国》活动之后,很多人在微博上私信杨悦,"你们团的阿卡贝拉小姐姐微博是多少",以及收到"阿贝拉卡"这样完全不知道无伴奏人声合唱是什么的人,对阿卡贝拉的的搞笑称呼。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让微唱团意识到,团队需要多创作一些不那么高端的歌曲,才能让大众更好的了解阿卡贝拉这样独特的音乐形式。

来源:电视人家养的猫

编辑:高越

中国石油和化工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期刊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版面费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