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缺乏生活常识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我们
2024年05月06日 潮流资讯
刷过视频的朋友应该都会有这种感受:
只要点开了一条视频,后面就会接着点开一条又一条视频,很多时候,数几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因为,在如今的大数据环境下,只要我们点击了某类文章或视频,平台就会给你推送各种各样同类型的内容。
特别是各种视频软件,算法、云技术功能已经强大到——你点击了吹风机,平台就会自动就会给你推送各种护发素、护发精油的程度。
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人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方便,但,更多时候,它只是让我们停留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无知而不自知。
心理学上著名的达克效应,起源于一件犯罪史上最笨的贼——惠勒。
惠勒在得知柠檬汁写在纸上的字可以隐形后,自作聪明的以为,将它涂在脸上后,自己便可以隐形,于是去抢劫了银行。
熟不知,他所认为的隐形被清清楚楚的记录在了摄像机中,并且在案发后,警察迅速抓捕了他。
看到这,你可能会好奇:怎么会有这么蠢的人?
同样好奇的也有心理学教授大卫.列宁,为了解释这背后的原因,他和他的研究生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去研究这种现象,最后得出了结论: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无知者不自知,这便是达克效应。
为什么说信息如此丰富的时代,我们越来越无知呢?大卫.列宁和他的研究生早在1999年的论文里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想寻找一个达克式的无知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照镜子。”
当我们一次次的点开云技术推送的内容;
一次次的沉迷在其中无法自拔;
一次次拒绝那些陌生领域内容的时候,
我们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
同样是玩手机,你永远只会选择那一个平台给你推送的相似内容;
同样是看书,你永远只会选择同一类型的故事;
同样是学习,你永远只会选择同一种方法……
无数的同样,给你筑就了一堵堵高墙,让你成为信息爆炸时代的封建者,无知而不自知。
我们选择或者被选择看那些熟悉的东西,就会一直停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永远不知道所谓“外面”的世界长什么样。
怎样避免达克效应呢?1 保持谦虚的心态,做一个终生学习者;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言:
“我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有学识的人越谦虚,相反,那些只懂一点皮毛的人却越自大。
2 不对任何事物妄下定论;
尤其是在你不熟悉的领域。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没有人能保证你在前一秒掌握的知识,下一秒会不会变成谬误。更何况,没有人是万事通,不可能所有的知识。
3 获取信息的来源不要过于单一;
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曾说过一句话:
“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情。”
单一的信息会让我们变成“刺猬”,只知道蜷缩防卫,而不知进取学习。而狐狸,虽然“狡猾”,却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
很喜欢的一句话——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
共勉!
end
我是有谱的郑同学,一名走在情绪自由路上的新媒体人,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学习新思想,解锁新技能。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哦。